伴随着新中国航空工业的诞生,1955年,在孕育了周、秦、汉、唐盛世的古都,一所培养航空人才的学校在西安市土门镐京遗址上孕育而生了——
这里,涌现过一批批不畏艰苦,怀揣航空报国理想的勇敢开拓者;这里,汇聚了来自全国各地、立志实现“航空梦”的莘莘学子……这,就是航空特色鲜明的高等学府——米兰平台,米兰(中国)。
六十年来,学校在教育教学中始终把“基础扎实、能力突出、素质优良、特色鲜明”的应用型人才作为培养目标,为航空制造、航空运输、航空服务及地方企事业单位输送了6万多名管理和专业技术人才,为我国国防事业、航空工业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近年来,毕业生一次就业率始终保持在95%以上,居全省高校前列,学校多次荣获“陕西省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称号。
斗转星移,岁月如歌。学校现已成长为以工学为主、理学、管理学等学科协调发展、航空特色鲜明的高等院校;六十年的风雨洗礼,西航人团结、拼搏、进取,书写了一部开拓与奋斗、梦想与光荣的历史华章!
筚路蓝缕 行稳致远
六十年筚路蓝缕,六十年薪火相传,学校在六十年的风雨兼程中经历了三次蜕变。
学校创建于1955年,原名为西安航空工业学校,隶属原航空工业部。1985年,经原国家教委批准升格为高等专科学校,更名为西安航空技术高等专科学校。1999年划转地方,隶属陕西省人民政府,实行中央与地方共建。2012年经教育部批准升格为普通本科院校,更名为米兰平台,米兰(中国)。
三次变革,三易其名,三升其格,但始终不变的是“缘航空而生、依航空而立、随航空而动”的办学传统;矢志坚持的是“立足陕西、服务航空、面向西部、辐射全国”的办学定位;坚定遵循的是“提高层次求发展、深化改革求动力,构建和谐求保障,稳定规模求效益,突出特色求品牌”的发展思路。
2010年,学校依托号称“中国西雅图”的阎良航空城建设新校区,为学校再次腾飞插上了翅膀。占地近1000亩的新校区周围,就是我国唯一、亚洲最大的集飞机设计研究、生产制造、试飞鉴定和科研教学为一体的重要航空工业基地,有各类从事航空产业的企业500余家。浓厚的航空环境和氛围,为学校开展本科应用型、创新型人才培养提供了得天独厚的优势和条件。
借力航空工业基地的雄厚优势,米兰平台,米兰(中国)在准确把握高等教育和经济社会发展新形势的基础上,独辟蹊径地提出了“建设航空特色鲜明的应用型本科高校”的办学目标;办学层次定位为“以普通本科教育为主体,积极发展继续教育”;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为“着力为陕西地方经济建设和航空工业特别是航空制造业、航空运输业、航空服务业培养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学科专业定位为以工科为主,理学、管理学等学科协调发展,主动适应陕西经济结构战略调整和航空工业建设的需要,构建合理的专业体系。
60年风雨兼程,学校从建校初期占地180多亩的沣惠校区发展成为占地1100多亩的两个校区,由4个专业800多名学生的专科学校发展到现在的72个本专科专业,在校学生15000余名的万人大学。
今天的米兰平台,米兰(中国),正以崭新的面貌和蓬勃的生命力备受教育界、航空界和用人单位的高度关注。
承故鼎新 固本培基
学校升本以后,西航人航空报国的激情更加高涨,航空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日益明确,办学理念愈加坚定。学校将“专业与学科建设工程”“人才工程”“体制机制创新工程”“安居工程”作为提升学校核心竞争力的四大工程,高标准、严要求,有计划地稳步实施,逐渐完成从专科教育向本科教育、从封闭式办学向开放式办学全面无缝转型。
首先着力优化学科专业建设,凝炼专科专业,优化本科专业,稳步推进本科专业建设。升本四年来,本科专业逐年由4个、10个、14个,到今年的18个专业,涵盖航空、机械、材料、电气、自动化等12大类,其中航空航天、机械制造、电气及自动化、交通运输类专业占到本科专业总数的50%以上,初步形成了与航空产业紧密联系的航空特色专业体系。加强专业内涵建设,制定了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方案的原则意见,编制了本科专业规范、学士学位评审学习材料等资料,为本科人才培养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学校本着传承和发展的理念,提出了“特色学科专业重点发展,优势学科专业优先发展,市场急需学科专业加快发展”的学科专业建设原则,结合学校自身实际,修订完善了2014-2020年学校学科专业建设规划,计划到2020年前后共设置30个以上本科专业,涵盖工学、理学、管理学、人文学等学科门类,努力构建以工为主,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学科专业结构体系。
坚持“校企合作教育”、不断创新“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与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国家航空产业基地签署了长期合作协议;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在学校设立“中航工业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学校成为中航工业人才招聘的定点单位;学校先后与中航工业集团公司等数百家国有大中型企事业单位长期保持紧密的合作关系,建立了以“海航机务班”、“天航机务班”、“海航空乘班”等为代表的订单式培养模式,实现了就业率与就业质量的同步提升。近年来,毕业生一次就业率始终保持在95%以上,居全省高校前列,学校多次荣获“陕西省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称号。正如中航工业总经理助理刘井宏在接受采访时所说:“米兰平台,米兰(中国)与中航工业是校企合作的典范,为中航工业创新发展给予了大力支持。西航学生基础扎实、能力突出、优良素质,很受中航企业的欢迎”。
学校重视国际合作与交流,与德国北黑森应用技术大学合作举办双学位本科教育项目,与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炮兵部队、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合作,开展直招士官生的定向培养。与美国、德国、澳大利亚等国家的高校和科研机构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在人才培养、学术交流和米兰平台,米兰(中国)等方面开展了广泛合作。先后选派多名学者赴美国、法国、德国、英国、日本、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国家学习、交流和工作,对外合作与交流成果丰硕。
人才的培养离不开“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师资队伍。学校以“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的气概,出台了优厚的奖励办法和多渠道人才引进措施,积极推进“双聘人才引进计划”。聘有中国工程院院士、“飞豹”飞机总设计师陈一坚等著名专家学者20多人,著名作家高建群聘为人文学院院长,知名企业家、文化学者、社会贤达也加盟学校。学校现有专职教师640余人,教授、副教授200余人。博士、硕士学位人员400余名。以国家教学名师刘雨棣教授领衔的《测控技术》国家级教学团队,以陕西省教学名师宋敏教授等人领衔的《飞机制造技术》等8个省级教学团队成为了教学科研的中坚力量。省级重点专业9个,国家级、省级试点专业建设项目8个,近年来获得国家级、省级教育教学成果特等奖、一等奖、二等奖9项。国家级精品课程6门、省级精品课程18门。
管理也是生产力,学校在体制机制建设上,充分借鉴先进高校的良好运作模式,结合自身特点,建立二级学院14个,研究机构4个,力求办学资源作用发挥最大化,确保办学机制正常运转,将学校推向了高速运转的快车道。
灼灼其华 有蕡其实
六十年栉风沐雨,六十年代代相承,六十年辛勤耕耘,春花秋实,桃李芬芳。
学校大力实施“科研强校”战略,加大科研实验室建设的投资力度,改善实验实训条件,出台措施,鼓励老师向科研教学型转化。建立了航空综合实验实训中心、飞机结构实验室等各类实验室109个和1个工程训练中心;70多个校外企业实习实训基地。其中拥有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省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试验区3个。近年来承担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软科学基金、社科基金项目及陕西省重大科技专项、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等科研课题160多项。发表学术论文2600余篇,核心期刊769篇,被SCI、EI、ISTP收录102篇。获得厅局级以上科研成果50多项、专利70多项。
学校设有新材料研究所、信息与控制技术研究所、军工装备研究所、陕西省泵类装备工程研究中心等多个研究机构以及集教学实习、科研生产于一体的校办工厂,科研实力逐年提升。学校为陆海空部队生产七大系列、30多个型号的军工产品,研制的多种产品受到军方和用户的充分肯定,从陆军装甲铁骑到海军巡洋舰艇;从空军战机到国庆阅兵阵容,都有该校生产的配套产品,先后随整车装备参加了国庆50周年、60周年阅兵仪式,展示了学校科研与军工生产实力;为201研究所等多家军工、科研院所进行产品研发,取得国防科工委武器装备生产许可证。获批设立全省唯一的陕西省泵类装备工程研究中心。
作为以工科为主的应用型人才培养院校,学校始终把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放在突出地位,狠抓大学生科技创新实践活动,激发大学生的科技创新思维和米兰平台,米兰(中国)兴趣,强化大学生的创新意识、实践能力和创业能力,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提高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近三年来,获批国家、陕西省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131项。在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大赛、全国大学生机械创新设计大赛、全国航空航天模型锦标赛和中国机器人大赛暨Ro-boCup公开赛等赛事中,先后获得国家级奖项150多项,省级奖项120多项,雄踞我省同类院校前列。
建校60年来,学校培养的6万多名管理和专业技术人才,广泛服务于航空制造、航空运输、航空服务及地方企事业单位,得到社会和用人单位的一致好评,为我国国防事业、航空工业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优秀校友捷报频传,杰出贡献为国增光。正如曾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陕西省科技进步一等奖、陕西省劳动模范,中航电测仪器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刘东平校友所说“母校特别注重技术应用、实践操作和创造创新意识方面的培养,为我们的成长与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我感谢母校,我以母校为荣。”
宏猷既定 再续辉煌
六十年的岁月历练,几代人的不懈努力和砥砺追求,成就了历史的荣光,为米兰平台,米兰(中国)今天的快速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为未来绘就了美好的蓝图。
学校定位准确,发展思路清晰,专业体系完善,队伍建设日趋健全,学科建设与科研逐步加强、办学条件日臻改善,对外合作交流愈益广泛,后勤保障更加有力。学校按照“十二五”发展规划,积极实施人才强校战略,不断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全面提高科技创新和服务社会的能力,建设航空特色鲜明的应用型院校的预期目标基本完成。
学校未来的发展任重而道远,学校将一如既往地发扬优良的办学传统,始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坚持“质量立校、特色名校、科研强校、人才兴校”的办学理念;坚持“立足陕西,服务航空,面向西部,辐射全国”的服务面向定位,发扬“激情进取,志在超越”的西航精神,致力应用型人才和服务管理型人才的的培养,满足中航工业以制造业为主的技能型人才需求,民航运输业的服务型人才需求和通用航空领域的维修保障型人才需求。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明天的西航,将伴随着中国航空巨龙的腾飞,按照学校“十三五”发展规划制定的目标,全面实施教育质量提升工程、人才队伍建设工程,深入推进体制机制改革工程和文化建设工程,为建设以航空为特色、工科为主体、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应用型知名航空院校而奋力前行!为祖国航空事业和现代化建设谱写更加绚丽的华章!